哥哥日 陈平原:我那“山高水长”的母校
发布日期:2024-10-25 12:03 点击次数:165●陈平原(学者、北京大学证明)
一
每当出席校庆或学友会行动,音乐响起,年青学友们清脆热烈,呼吁《中山大学校歌》——“白云山高,珠江水长。吾校耸峙,蔚为国光”——我就嗅觉颇为尴尬。原因是,这首邹鲁原词、陈洪谱曲的校歌,是我离开母校多年后,才由学校集体革新并开动传唱的。缺了在校技术略带强制的学唱,显而易见,日后的临时平时不烧香,不仅磕磕巴巴,也少了厚谊与联想力。
北大百年校庆时,我曾为编选《北大旧事》、撰写《老北大的故事》,阅读了多数不同期代的校庆读物,得出一个敬爱的论断:雷同参与校庆行动,在校生更多强调遗憾,毕业生则饱含深情;二者态度迥异,其实各有偏执。母校既不像在校生诉苦的那么不胜,也并非毕业生(尤其是多年前毕业的老学生)横暴的那么好意思好。
其实,对于中大百年校庆,该说的以及能说的,我已事前透支了:两年前在中山大学出书社推出《怀想中大》增订版,书出书后,又写了《札记·相册·留言本——写在〈怀想中大〉增订版除外》,以及《我的大学,我的汉文系》。
眼看百年校庆足下,反复推敲,似乎还有些话题值得聊聊,比如对于中大“为何百年”“怎样申诉”“校长风范”以及“校园回首”等。
二
8年前,我撰写《大学故事的魔力与罗网——以北大、复旦、中大为中心》(下称《大学故事》),主要谈了四个问题:“校史、校园与东谈主物”“故事化了的‘衰老学’”“碎屑拼接而成的历史”“在文史夹缝中挥洒才华”。在媒介部分,有这样一句:“为什么选北大、复旦与中大,除了这三所学校在现代中国的关键性,更因其发展踪迹暴露,校史叙述干脆利落,不像多少大学的溯源那样不太经得起推敲。”
聚焦于中大百年校庆,人所共知,中山大学的校史是从1924年邹鲁奉孙中山命创立国立广东大学说起的。而国立广东大学并不是赤手起家,乃合并创办于1905年的广东高档师范学校和省立广东法科大学、创办于1909年的省立广东农业特意学校三校而成,第二年又有创办于1909年的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加盟。这个踪迹额外暴露,莫得东谈主质疑,可我从未外传有哪位中大东谈主想拉长校史,从广东高档师范学校(1905),或从岭南大学的前身格致书院(1888)、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博济医学堂(1866)说起。一方面,那是因为中大东谈主精深崇敬“博学 审问 慎念念 明辨 笃行”;另一方面,咱们更敬重编削前驱孙中山切身创立且题写校训这一光荣来源。这与北京大学校史不从1862年创立、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的京师同文馆说起,是归拢个道理道理。
某种道理道理上,这既是考辨史实,亦然阐述态度、高扬旗子。《怀想中大》增订版中有一则《中大的校魂》,那是我2019年11月30日在寰球政协会堂举办的“中山大学北京学友会志庆母校建树95周年暨2019年会”上的主旨发言,其中说起:“中山先生便是中大的校魂——其东谈主格、其精神、其旗子、其光环恒久坦护着这所名校无数师生职工,督促他们逢山开道、遇水架桥,走过这艰难而又色泽的九十五年。”不是说孙中山对于这所大学的权谋十分成全,相背,所论甚少;但看成一面旗子,他代表了中大期许性的一面——抗争不挠,雕饰前行。其实,孙中山不仅手创了中山大学,其眼神所及,是所有中国的高档栽植,这点可参见我的《政事家的栽植梦——孙中山对于栽植的六次演说》。
丝袜porn三
在上述《大学故事》一文中,我曾谈及一个敬爱的情景:相对于北大、复旦,中大东谈主似乎更可爱撰写校史,如梁山等编订《中山大学校史(1924—1949)》、黄义祥编订《中山大学史稿》、吴定宇主编《中山大学校史(1924—2004)》——后者一直写到当下,实在是勇气可嘉。我的解释是,中大东谈主平实、艰难、澹定、倜傥,固然也与中大校史上明锐话题较少联系。这点对比北大校史编撰之放诞转动,不错看得很明晰。不外,那句“中山大学在校史而已整理方面乏善可陈”,当今不错修正了,近期中山大学出书社将推出中山大学博物馆(校史馆)编《中山大学校史而已汇编(1924—1950)》,皇皇27卷60册,让东谈主叹为不雅止。
在上世纪末申诉衰老学故事的高潮中,中大推崇并不杰出,起码江苏文艺出书社的“衰老学故事丛书”以及辽海出书社的“中国有名学府逸闻文丛”,都莫得中山大学的影子。直到2000年四川东谈主民出书社推出“中华学府杂文”丛书,才有吴定宇编《走近中大》问世。我印象最为深入的对于中大校史及东谈主物的书写,一是黄天骥的《中大旧事》,二是金钦俊的《山高水长:中山大学八十周年诗记事》;而我的《怀想中大》,拼凑不错叨陪末座。至于吴承学等编《咱们的中大》正由山东画报出书社加紧制作,下月初面世;此书属于我主编的“咱们的大学”书系,故冷暖自知。据说“中山大学中国说话文体系百年系庆丛书”6种册本也正赶工,不知能否赶得上正日子。国内各大学的百年校庆顾虑行动,典籍编撰方面,唱主角的,大都是汉文系——除了厚谊、学养,还有著述文字,此时不露一手,更待何时?
四
我曾半开打趣说,大学校长是个很恭维的干事,因其注定“青史留名”。除非学校痛苦其妙消散了,不然,撰写校史或举办百年庆祝行动,总要开列历任校长的名字吧?其实,雷同是校长,有的顶天赶快,有的则拆滥污,本不成视归拢律;可为了体现聚会性,你只可如技术限定罗列。至于具体主政时,到底是校长说了算,仍是布告更关键,抑或某位副手更有主张,以致旋转乾坤,这些都有待史家深入辨析。
2012年12月,我出席厦门大学独揽的“中国现代大学创校理念络续”海外学术磋商会,作题为《大学之创立与校长的业绩——以燕京、南开、厦门、中山四大学为中心》的主题演讲。当初花了不少时候征集而已,演讲效果也很好,可一直没能负责成文。自后改变主意,准备断念学界多有络续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、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、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,将中山大学创校校长邹鲁1931年第二次执掌中大、建造中大石牌长期校址的孝顺,与许崇清三次执掌中山大学的传奇经验,再加20世纪50、60年代出任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第一布告、副校长冯乃超的故事,串联成一线,筹谋半部中大校史。我之是以卓著热心冯乃超,因他耐久执掌中大。另外,冯先生早年是左翼文东谈主、创造社主干、左联常委,我的硕士导师之一饶鸿竞先生编过《创造社而已》,且早年当过冯乃超的秘书,平常谭天时,屡次谈及冯先生逸闻。
前年11月,我参不雅中山大学校史馆。馆方功成弗居,但愿多提意见,说是为管待百年校庆,正谋略更大界限的新展。我对该展之刻意突显常识,印象十分深入。那么多影像与文字留给了名证明过头科研服从,固然也就相对弱化了校长以及各级开发。对此布展计谋,我是嘉赞的,但也教导对方:邹鲁、许崇清、冯乃超这三位校长的历史地位相比相识,可加剧敷陈。
明明不是中大校史大家,我竟不揣莽撞,准备撰写《三位校长与中山大学》。终末著述没能写成,那是因为读了黄天骥的《“康乐土”里掌舵东谈主——回首中的中山大学老校长》,发现我对上世纪70年代后的中大历任校长皆备生疏,批驳“中大校长与中国文化”这样的大题目,血脉无法贯通。看来,此类大书仍是得等知根知底的“老中大”脱手,才略真的胜任。
五
亦然前年,不外是8月,我干预过“书香岭南”全民阅读论坛,转到中大南校区北门外的“国立中山大学”牌楼前采纳专访。看照相师从滚滚珠江往巍巍牌楼摇镜头,我教导主握东谈主不要乱抒怀,因这是复成品。1935年所建中山大学正门牌楼,原件位于河汉区五山路陡坡处,离这里远着呢。那是因为我想起北大百年校庆时的一个见笑,某电视片从未名湖的波光潋滟中,不断“摇”出蔡元培、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鲁迅等影像——殊不知当时的北大,主体在沙滩红楼,离今天的燕园亦然远着呢。主握东谈主说他知谈,不会穿帮的;可接下来让我回忆,当初读书时,如安在石牌楼下分布与千里念念。我1984年9月北上读博,而这座牌楼建于2001年——怨不得主握东谈主,“铁打的营盘活水的兵”,每个东谈主的校园回首其实很不一样。
尤其是今天的中山大学,由三校区五校园(广州南校园、广州东校园、广州北校园、珠海校园和深圳校园)构成,在不同校园里读书的大学生及络续生,日后的芳华回首与校园印象,必定是纷繁复杂,大致说没衷一是。
中大五校园中,最有灵性的,当属我读书的广州南校园。我本东谈主对怀士堂、马丁堂、格兰堂、黑石屋,以及惺亭、大草坪、孙中山铜像等建筑及景不雅情有独钟,因那处贮蓄着我对于母校长期的回首以及深深的留恋。至于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的陈寅恪故园以及乙丑进士牌楼,是我离开校园后才稳重发掘出来的。参谒时充满敬意,但贫困可供追怀的芳华印章哥哥日,仍是有点遗憾。由此意想,校方应有矍铄地多多发掘、犒赏其他四校园的风光与景不雅,让日后远走海角的毕业生有所操心,就像记载电影《同学们》里那些老学生一样,永远谨记那大榕树下的课堂。